一、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校借教育部“双万计划”东风,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我校生物科学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零的突破。此外,我校有11个专业分三批获批2019、2020、2021年度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获批,展现了我校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本科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效。
二、课程建设扎实推进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以来,先后有17门课程分两批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此外,获批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获批自治区级公共美育培育课程2门,认定校级一流课程44门。完成了6项自治区级和14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
三、教学成果再上新台阶
学校重视教学成果的培育。2022年,我校组织开展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基于“智慧教学工具和项目式教学的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排名校级前六位的成果申报了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最终获自治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奖等级及数量均有新的突破。此外,2021年以来在自治区举办的连续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累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在自治区三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四、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稳步推进
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2年4月,我校获批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以来,学校制定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首都师范大学牵头组团支持集宁师范学院工作方案》,明确了10个方面16个小项的帮扶计划,已获得资助经费240万元。在以首都师范大学为首的4所高校帮扶和指导下,聚焦师范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站位谋划,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师范类专业认证有序推进。组团高校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堂教学改革、规章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对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全程指导。我校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二级认证,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4个专业也已完成专家进校考察。英语等7个专业也于近日提交了认证申请书。二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组团高校为我校进行申硕指导、专题培训,帮助相关学科凝练特色,聘请我校9名教师担任硕士生导师,为硕士点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双培”计划顺利实施。2023年秋季,我校选送5名师范生赴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2024年秋季,我校再次选送16名师范生分赴首师大、内师大、曲阜师大交流学习,依托三所大学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点带面,激励我校全体师范生成长成才。
(二)高水平帮扶,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教师教学技能明显提升。2023年暑期,组团高校为我校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技能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2024年7月和9月,我校美术学、音乐学、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4个专业骨干教师赴内蒙古师范大学培训。本学期,学校选派2名教师赴首都师范大学跟岗交流。以上举措,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学校的师范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助力教师队伍学历提升。组团高校招收我校4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助力我校教师学历提升,提升了我校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积极性。三是促进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提升。2023年暑期,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首师大组团教学管理专题论坛在我校召开。会上就专业优化调整、课程建设、学业预警、教育实习双选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给出了各自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研讨会为组团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思路,也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







(三)高效率落实,各项计划统筹推进
一是协同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我校与组团高校联合,成功举办了小学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组团高校选派教师支持我校开展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长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培训水平,先后培训500余人次。二是帮扶建设智慧教室。依托“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牵头启动希沃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帮扶我校建设智慧教室1间,为提升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环境。三是联合举办赛事。2023年,以首都师范大学为首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内高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首届教具制作大赛邀请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9项的优异成绩。2024年9月,我校承办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首都师范大学组团院校第二届大学生教具制作邀请赛。在进入总决赛的64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32项。我校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6项。


五、成功召开第三届、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17日,集宁师范学院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转型发展总结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转型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会上,校党委书记朱玉东强调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也正迎来以普及化为特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新时代。我校也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集宁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学校重点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12月28日,集宁师范学院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师范为基、本科为本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学校晋位升级。

会上,校党委书记朱玉东就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专业与课程建设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工程、名师打造工程、教学奖励工程、学生成长成才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等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作了强调。

会议号召,全校上下要把会议作为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新起点,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新方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实现申硕目标,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作出更大贡献。

六、校企合作办学不断深入
学校修定了《集宁师范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五年来开展横向课题11项,累计经费达500万元。共同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4项,合作建设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基地1个,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8个。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交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拓宽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实践等渠道,助推高质量就业,2024年10月12日至13日,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宝成,党委委员、副校长拓俊杰一行赴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七、美育工作持续发力
学校以美育浸润活动为抓手,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活动、场馆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美育工作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区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暨中小学专项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节目优秀创作奖2项,获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2项,三等奖7项,艺术作品展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高校组三等奖1项。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全国总展演中获大学组一等奖1项。获批自治区级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1个。组织开展学校学生合唱团校内外演出2场。
2024年10月23日,学校举办美育浸润专题讲座、美育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宝成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拓俊杰主持活动。

张宝成在座谈会上指出,美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从我校美育工作顶层设计、美育工作机制构建、美育工作保障措施、美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美育环境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美育工作的经验做法。他表示,学校将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教育强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集师贡献。

八、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
2024年11月6日,集宁师范学院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会上,集体学习了集宁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审议了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新修订的教学规章制度。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宝成讲话指出,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夯实人才培养根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要持续凝练学科专业特色,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各学院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和抓手,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研究学科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学科培养体系,科研体系,教学体系,树立学科意识,凝练学科专业特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三是要有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各学院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强化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服务性功能,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