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下乡”青春聚力北疆 丨集宁师范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1  阅读 次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供稿:团委 责任编辑:塔娜 审核:葛晖

盛夏的北疆草原,青春与使命同频共振。7月15日至18日,集宁师范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组建联合实践团,在四子王旗团委的支持下深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开展以“青春聚力两件大事,识见北疆奋进征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校25名师生在田间地头感悟乡村振兴,在边境线聆听戍边故事,在牧民中宣讲党的政策,用脚步丈量祖国北疆的广袤与深情。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田间地头上的"思政课堂"

在鑫雨种业马铃薯育种基地,实践团见证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变革。智能温控大棚内,悬空生长的马铃薯原原种如翡翠葡萄串般垂挂支架,全自动气雾培系统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与养分供给,使单株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0倍以上。“我们正构建育繁推+深加工全产业链,让小土豆成为带动乡亲致富的金豆豆。”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实践团学生表示:“这种工厂化生产模式颠覆了传统农业认知,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产业振兴共绘富民图景 返乡创业书写时代答卷

走进伯特塔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青年企业家于洋的创业故事令师生动容。这位放弃城市高薪的“90后创业者”,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余名乡亲增收,其“扎根家乡、回馈乡邻”的经营理念,成为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鲜活注脚。“看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奶制品,更深刻理解了产业链延伸一处,致富路就宽一分的道理。”实践团学生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边境线上践初心 戍边精神铸忠诚

实践团专程赴江岸苏木边境派出所开展慰问。在这片距离中蒙边境线仅15公里的土地上,民警们日均巡逻超30公里,用脚步织就边境安全网。所长包启明指着墙上的巡逻路线图说:“我们的脚印就是国境线上的移动界碑。”师生们为干警送上慰问物资,并聆听戍边故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实践团学生在采访中哽咽道。

牧民毡房话政策 民族团结暖人心

实践团与守护边疆的牧民围坐,展开一场特殊的政策宣讲会。实践团解读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政策,发放爱心礼品30余份。实践团学生明白了"牧民们'放牧就是巡逻,生活就是守边'的朴素情怀,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注脚。

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科技赋能传承文化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实践团成员驻足于"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展区。泛黄的照片与档案记录着"草原额吉"都贵玛跨越血缘的母爱,让00后学子们红了眼眶:这种超越地域、民族的大爱,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最好诠释。

实践育新人 青春献北疆

此次活动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后续两校师生在调研中形成调研报告,将把北疆大地上的奋斗故事带回校园,让科技智慧、民族情谊与奉献精神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这场跨越两校、联结城乡的实践之旅,正为北疆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上一条:优秀毕业生风采(三)

下一条:我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审读会

关闭

学校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工农大街59号   联系电话:0474-8989027

备案:蒙icp备17004793号,Copyright 2014 集宁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投稿:jnsfxyxcb@126.com    蒙公网安备 150902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