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在丰镇市人民政府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并建设孵化器,成为两校化学化工成果的转化基地的背景下,由南开大学化学系校友在丰镇市注册成立了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丰镇市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海驰精细化工产业区,服务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形成以自身孵化的高端项目为核心的创新机制,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化学化工的创新平台。
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入驻精细化工产业区的第一个企业,2013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投资建设年产1.6万吨聚氯乙烯行业用高效环保型低汞触媒示范性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年产4000吨低汞触媒的建设,并已取得生产许可证正式投产。
2019年6月21日,公司进行增资,南开大学以无汞催化剂专利技术评估值1.05亿元投入,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3亿元人民币,南开大学正式成为公司股东。与南开大学建立形成实质性的紧密合作关系。
二、技术及人才情况
1.技术情况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并成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截止目前已与多所高校院所签约,已成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南开大学材料学院、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成果转化基地,元素有机国际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应用化学工程研究所中试基地,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试验示范基地。
与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 与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签约

与南开大学材料学院签约 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签约
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课题组的信息交流,自2015年每年分别举办一次化学化工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和专题论坛,截止目前已累计组织召开三届五次论坛,邀请220余人次教授参加会议,介绍项目60余项。确保技术成果开发、转化、发展的持续性。目前已与上述院校的相关课题组实质性的开展了十余项成果的合作。

2015年第一届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2015年第一届科技创新专题论坛

2016年第二届科技创新专题论坛 2016年第二届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2.人员及团队情况
根据公司整体定位,天津海驰作为研发基地以科研和市场为主,内蒙古海驰作为生产基地以生产转化和工艺改进为主。由此形成公司天津海驰主要以高中级研发人员为主,内蒙古海驰以中级及一线操作人员为主的人才梯队,同时两地员工实现分工协作、统一调度的用人机制。目前天津海驰共有职工24名,内蒙古海驰共有职工28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人员5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初级职称人员9名,同时聘请了南开大学及其他科研部门12名教授为公司顾问。在这些人员中,88%的人员具有化学合成、化学工程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五名高级管理人员均获得化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具备很好的化工专业技术基础,并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市场分析判断能力;中级管理人员均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施、工艺转化能力;一线员工均为化工类大中专毕业,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及实践经验。
三、低汞触媒项目概况
汞触媒是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乙炔气和盐酸气进行加成反应必需使用的催化剂。汞作为稀缺资源和对环境有高度敏感性的重金属,综合资源限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国际压力几方面因素,降低汞消耗和汞排放成为关系到聚氯乙烯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鉴于此,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4号),鼓励研究、生产并限期推广使用低汞触媒。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颁布了《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行业标准(HG/T 4192-2011)。

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母公司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选择优质的载体,并运用表面处理、多次吸附、多元络合助剂复配及工艺创新等技术,成功开发出低含量、低排放、高活性的高效新型环保型低汞触媒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 201110341744.6)。产品技术指标完全达到、部分指标超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颁布了《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行业标准(HG/T 4192-2011)。目前该专利技术由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无形资产投资进入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内蒙古海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专利技术和独特的创新工艺,生产出HCDG-01新型环保型低汞触媒,在国内第一家实现低汞触媒的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管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全实现废水循环使用、废气达标排放、废渣科学处理的环保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与污染物接触的频度,极大提升了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分布的均一性和使用的稳定性,彻底解决了一直以来我国汞触媒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环保、使用性能等技术难题。
产品优势:
1.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 201110341744.6),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
2.优异的产品性能指标:
项 目 |
指 标 |
项 目 |
指 标 |
氯化汞含量(w/%) |
6.3±0.2 |
水分(%) |
≤0.3 |
氯化汞损失率(w/%) |
≤2.0 |
机械强度(%) |
≥95 |
装填密度(g/L) |
≤530 |
催化活性(%) |
≥94 |
粒度φ(3mm-6mm)*(3mm-8mm)/% |
≥95 |
选择性(%) |
≥99 |
使用寿命(小时)(严格按工艺要求和使用方法操作) |
≥8000 |
通过浸渍工艺的技术创新,产品有效活性成分氯化汞的含量分布由目前常规产品的正负2%提升到正负0.2%,含量分布的高度一致性保证产品的高活性和稳定性。通过配方和工艺技术的配合,提高了载体与氯化汞之间的作用力,抑制了氯化汞的升华,降低了产品的氯化汞损失率,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3.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公司设立独立的质检室,拥有齐备的化学分析仪器和氯化汞损失率评价装置、PVC催化剂评价装置等检测设备。对所有原材料入厂涉及的7项指标、生产过程三工段的18项过程控制指标、成品出厂的8项指标均全部按批次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指标检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氯化汞损失率评价装置 PVC催化剂评价装置
4.产品已在多家企业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得到用户的肯定
截止目前产品已在天津大沽化、内蒙古亿利化学、河北金牛、天津渤天化、唐山三友、宁夏西部氯碱、宁夏英立特、包头海平面、鄂绒、河南神马等企业试用。实践证明项目技术先进、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使用效果显著。
四、无汞触媒项目情况
经过国家、行业多年的努力,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已停止使用高汞触媒,完全使用了低汞触媒,有效降低了汞的消耗量和排放量。但当前国际社会对汞问题讨论的核心是要限制,最终淘汰汞的使用和开采;我国目前不仅存在严重的汞供需削减问题以及出口贸易中的汞废物处理问题,而且面临履行国际公约的压力。2017年8月16日,我国正式签署《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国际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无汞催化剂全面取代汞催化剂是无法逆转的硬性转变,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刻不容缓。
内蒙海驰精细化工先期与南开大学课题组合作,成功开发出PVC生产用无汞催化剂,并将项目引入内蒙古自治区,搭建国内第一条无汞催化剂百吨级示范性生产线。与国内PVC龙头企业合作,规模化生产的无汞催化剂产品成功销售,连续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为高科技行业领军项目落户内蒙,为内蒙创业、创收奠定了夯实基础。
2019年6月21日,公司增资,南开大学以无汞触媒专利技术评估值1.05亿元(南开大学建校以来单体项目评估值最大项目)入股,内蒙海驰注册资本增资至3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万吨无汞催化剂项目,以此为基础,发展贵金属催化剂,成为我国贵金属催化剂领域的重要生产基地。
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每年减少汞消耗约1300吨,汞排放700余吨,确保我国聚氯乙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减轻地方环保压力,每年为内蒙古减少汞消耗约200吨,汞排放100吨。
3.兑现国家承诺,如期履行国际公约,顺利完成国际环境署汞减排项目任务。
4.作为南开大学控股拟上市的公司落户内蒙古,成为落实区校合作协议的示范性项目,形成天然密切合作和成果转化关系,极大提升内蒙海驰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实力,为地方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全面服务。
5.预计项目全面实施后,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3.6亿元。
招聘要求
招聘岗位:
化工技术员
招聘要求:
认同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基础
可以熟练地使用实验室各种器材,能按时保质完成生产任务
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
招聘人数:
3-5人
工作地点:
内蒙古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工园区(西园区,经三路与纬六路交口,距丰镇市政府约12公里)
福利待遇:
(1)外地人员安排食宿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工资3000元以上
(2)转正后根据岗位和个人实习期间考核情况工资为4000-6000元
(3)按当地社保规定缴纳五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