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促进我系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结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化学教育类、应用化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学院与我系实际情况,制定本系“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
指导思想
以集宁师范学院总体规划为指导,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立足于为当地经济服务,秉承师范性,建立教学型师范大学”的理念,坚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育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为主题,以科研教育投入为保障,以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为手段,加强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建设,广泛联合、优势互补、内外交流,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实力,努力将我系打造成为自治区化学教育方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院系。
工作目标
1.实施质量兴系战略,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和完善育人环境与成才机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2.坚持面向科学、服务地方的原则,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学科群体优势,加强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配合学校形成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的有效机制和氛围,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高学科科技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3.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确保优势专业的特色及引领作用,力争1-2个专业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增强系竞争优势。
4.实施人才强系战略,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优秀人才力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新秀追求卓越、快速成长的良性学术生态环境,造就更多的教师成为各级教学名师及学者,增强化学系的办学实力。
5.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协调发展,完善系各项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软硬环境建设的水平,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主要任务
1.强化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保障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别是学生教育实习、化工见习、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2.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确保我系各专业教学质量稳定上升。
3.进一步抓好专业建设。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确保优势专业的特色及引领作用,使其达到区内领先。力争有2-3个校级品牌专业、1-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在基本稳定专业数量的前提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增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缩减发展前景有限,就业率不高、竞争力较弱的专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本科生规模达到500-600人,专兼职教师稳定在30名左右。
4.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学分制。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推进现有“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市场需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国家规划教材、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有2-3门校级精品课程、1-2区级精品课程,积极申报专业硕士点。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申报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奖。
5.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改善系内各类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支持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依托已建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大分子科学与化学生态学实验室,完善、改造、整合化学系化学教育、应用化学2个专业的18个实验室,并努力建成1-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联合配培养机制,重点建设4-5个相对稳定、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实习基地。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极争取投入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6.大力实施人才强系站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重点突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队伍体系。坚持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重点引进在本专业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人才,大力支持青年学术骨干申报较高级别的项目或去国内外名校进修或做高访,为培养学术带头人创造条件。力争“十三五”期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0-20%,培养区级教学名师1-2人、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3-5人。
7.重视科研能力的培育。“十三五”期间,全系教师争取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左右。依托已建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大分子科学与化学生态学实验室,力争使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有零的突破,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每年增加2-3项。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断改善实验室条件,达到以科研促教学。同时,在国际、国内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8.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长效机制。从严治教,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落实各岗位职责。落实听课、评教制度。强化教学环节改革和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和学生日常管理,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加强师生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建设,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
9.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系就业工作模式,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服务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鼓励学生考取化学化工类各种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成立由系正副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负责部门组成的落实“十三五”规划专项工作组,按照不同的角色,明确分工,分块负责、目标管理、顶层设计、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过程跟踪与督导,确保规划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
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带动我系课程与专业的发展。
3.以课程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提高教学水平,核心是课程建设的水平。把课程建设作为促进人才培养的龙头,夯实课程建设基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成果运用于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
4.以科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管理重心下移,使各专业教研室承担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职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奖惩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争取经费投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以及用于支持与人才培养有关的教研科研立项、优秀成果奖励等。
集宁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