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从“十二个必须”的角度作出了精辟阐释: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十二个必须”弥足珍贵、十分重要,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宁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分别录制了“十二个必须”内容,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三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 齐金国
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提出,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是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民族史”的一种全新的“大历史观”。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中华民族历史观作为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他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2019年,他用“四个共同”阐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内涵, 2021年,他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