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赏月是中秋节的的重要习俗,指在八月十五观看满月。人们会在最圆最亮的时候,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欣赏月亮,共同度过这个团圆的节日。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贡品,后来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在古时,每逢农历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烟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迎合节日气氛。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重山,万道水,一轮明月系住两地心;三秋桂十里荷,百分思念奉出万点情。中秋佳节,教育科学学院祝大家花好月圆人安宁,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