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研室建设规划
基础教育教研室(原初等教育教研室)在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原教育系)2001年成立时就已创建,创建以来,教研室一直比较注重加强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学校升本之后,教研室更加大了建设力度。
一、教研室建设目标
通过教研室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研室所承担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作用,使教研室工作更加规范、科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为学生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研室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教师培训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争取、把握各种培训机会。每学期派1-2名教师参加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营造读书学习气氛,激励教师阅读三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籍,认真书写读书评论或,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相关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
2、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开出公开课,进行教学指导,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组织教师制定个人培训实施计划。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网培中心的精品课程培训。
(二)学历学位提升
目前,本教研室有硕士学位教师3名,学士学位教师3名,无学位教师3名。总体来说,学位偏低。为进一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求,鼓励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
(三)学缘结构改善
1、利用学术或其他方式,提供机会让本教研室在职教师到一流大学进修、访问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在保证学习和进修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的基础上,增加出国访问和进修的教师人数,提高在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2、引进区外高校的高学历人才。
(四)提高教研科研能力
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每学年申报1-2项校级或自治区级课题。或根据本教研室的具体情况自己组织课题,进行集体攻关。加强教学研究,每人每年撰写并发表1-2篇学术论文
(五)课程建设
1、组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组织教师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2、参与教材管理与教材建设。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征订教材、编写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编写讲义,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3、课程建设工作继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在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升课程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建成了《写作》、《儿童文学》、《小学数学教法与实践》、《初等数论》、《中外文学作品选读》等5门校级优秀课程,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积极申报优秀教学团队。
(六)实践教学
1、制定见习计划,安排学生每学期的见习及毕业生的实习工作。
2、完成毕业生的论文开题、论文指导、论文答辩等工作。
3、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七)教研室制度建设
1、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室定期开教学研究活动会,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问题。讨论处理教研室工作中需要集体解决的问题。
2、听课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进行观摩教学;教研室成员之间要相互进行听课。
3、考勤制度。建立健全教研室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时的考勤制度。
4、教师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开学前,教研室应有工作计划,对教学及教学改革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年度结束时,召开教师工作考核汇报会,由教师介绍年度工作情况,填好教师年度考核登记表。
5、教学档案工作制度。执行学校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平时注重收集、积累、整理应归档的资料,做好档案保存、管理工作。设教研室会议记录,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填写,记载教研室的重要工作,记录教研室会议的内容。会议记录学期末交院存档,作为今后的考核依据。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