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教学主楼603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24-2025第二学期学情调研及学业帮扶工作总结会。会议由学院教学科研科科长王腾主持,党总支书记刘晓霞、副书记张炜、副院长刘彩凤、被帮扶学生导师、各班学习委员及申请学业帮扶的同学和帮扶志愿者同学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帮扶志愿者总结这一学期的帮扶工作,本学期学业帮扶按“精准对接、分层辅导”推进,每周固定时段和被帮扶同学在教室等开展辅导,梳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拆解成多模块讲解。在帮扶过程中帮扶志愿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被帮扶同学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同学存在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随后,被帮扶对象对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报。帮扶开展前,部分同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明显困难,如面对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操作等内容,知识理解与实践应用存在困难。大部分帮扶对象表示经过志愿者的精准辅导,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学习状态显著改善,学习信心与能力大幅提升。

接着,各班级学习委员围绕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实践应用等方面,汇报了本班学习状态与学业进展,为学院教学调整、资源补充提供了详实依据,并为提升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最后,刘彩凤回应了学生的问题,进一步解读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刘晓霞向优秀学生志愿者致以谢意,肯定了他们无私付出。并强调,一是认清帮扶本质。帮扶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授人以渔”的过程,要通过辅导,让被帮扶同学掌握科学思维、学会自主拆解难题,从“依赖帮扶”转向“主动探索”;二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志愿者要引导同学挖掘学习动力,培养“问题意识”,遇到知识卡点不逃避、主动钻研,逐步构建独立学习的底气。在学情调研工作中,刘晓霞对学习委员提出明确要求,学习委员作为师生间的桥梁,要切实履行职责。一旦发现班级出现学习积极性下滑、群体性知识薄弱点等情况,必须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通过定期提交学情报告、反馈具体问题,协助班主任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确保每一位同学不掉队。
本次大会既是阶段性总结,亦是新征程起点。通过此次大会,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将继续结合学情,优化教学管理,夯实帮扶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深化教学工作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扎实的举措推进学风建设,助力每位学子在求学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