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教学运行状况,精准破解教学质量瓶颈,10月30日16:00,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学院603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院级教学督导专项会议。院级教学督导组全体成员、学院所有教师参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刘彩凤主持。

会上,督导组长刘晓霞首先通报了本学期前八周的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教学材料核查、师生座谈会等多维度调研方式,系统梳理了学院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同时指出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五大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管理仍显松散,部分课程存在学生出勤监管不严、课堂纪律把控不足等情况,影响教学秩序稳定性;二是课程思政融入较为浅显,多停留在概念叠加层面,未能结合地理区位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等专业内容实现“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三是课堂互动与提问设计浅显,多以记忆性问题为主,缺乏启发式、探究式提问,难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四是教学过程中信息手段运用不到位,智慧课堂平台、GIS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度低,未能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五是课堂、实践任务缺少跟进,反馈不及时,部分作业仅做简单批阅,未给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影响教学闭环形成。
针对上述问题,督导组结合地理学科实践性强、跨学科融合的特点提出专项改进建议:建议建立“课前点名—课中巡查—课后反馈”的课堂管理机制,将学生出勤与课堂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打造“专业案例+思政元素”资源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开展“互动式教学设计”专题培训,推广小组合作探究、野外调查模拟等教学方法;推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建立“任务布置—过程跟踪—精准反馈—二次提升”的作业管理闭环,要求实践作业反馈周期不超过5个工作日。
刘晓霞在总结中强调,教学督导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督促改、以评促建”,督导组将通过“回头看”听课、整改材料核查等方式跟踪改进成效,确保督导建议落地见效。
教学副院长刘彩凤对各位督导员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就学院教学改革提出三点明确要求: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各课程授课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切实落实整改任务;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启动“教学能力精进计划”,通过各系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示范课分享、督导一对一指导等形式,重点破解课程思政融入、信息化教学等共性难题;三是完善质量监控,优化“日常督查+期中评估+期末考核”的三维监控体系,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优化”的长效机制。
此次督导专项会议精准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把脉问诊、开方施策”。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主动对标要求、细化整改举措,持续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全流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为培养高素质地理科学与规划人才筑牢坚实教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