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人:聂荣臻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19年底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收信人:聂荣臻的父亲聂仕先和母亲唐氏
时间:1922年6月3日
地点: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
父母亲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前日男与同乡数友,为贷费事呈文驻比使馆转咨省署,兹已回文批准,云适合留学贷费西洋条件,故将此复文,并函寄李耀群,顷接同学来函云视学已复更人,今再拟致一函与新任视学,但以本县款项支绌兼又少热心海外教育事业之人,所以省署虽然批准,而本县能否奉行又属问题。然男之继续求学,亦全视乎本贷费之能否实现,不然藉助同学,终多困难,前乞稍兑款资助,亦未见复示,不知大人以为何如?本来云再兑款事,实出诸大人口,然后男方有到比计划。恳乞示知,筹款能否成功?以便进行男之新计划。
比天六月,尚觉为寒,今年天气,殊为奇怪,但男自入寄宿舍后,因空气较好,运动增多,故身体颇有进步。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康健否?
叩禀!
金安玉
1922年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合影(左二为聂荣臻)
六月三号
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参加了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当局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也为了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技术,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决心赴欧洲勤工俭学。1919年12月9日,他登上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从上海杨树浦码头起航出发,于1920年1月14日到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两天后到达巴黎,从此开始他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1921年11月30日,聂荣臻离开法国到达比利时。第二年初,他考上了费用低廉的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化工专业。这封信就是他在校期间于1922年6月3日写给父母亲的,汇报自己在比利时勤工俭学的情况,表达了海外学子忧国忧民、矢志革命的情怀。两个月后,聂荣臻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刘伯坚一起负责比利时支部的工作。
聂荣臻写给母亲的信
20世纪初,中国大小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帝国主义加紧推行侵华政策,民族危亡迫在眉睫。聂荣臻虽然身在异国,心中仍然思念着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信中他对《二十一条》的签订与政府的腐败予以痛斥,认为“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后来放弃“实业救国”的想法,回国投身北伐、参加南昌起义,成为一名我党我军的杰出领导人。
1938年9月,聂荣臻在蛟潭庄留影
聂荣臻在信中提到的李耀群,为时任四川省江津县政府主管教育的专员;提到的二婆,则是聂荣臻的叔祖母聂张氏。在信的结尾,聂荣臻提到了自己求学过程中的困难,如实向父母交待了自己的想法,坦诚而执著。而自己对亲人的牵挂,则在谈到照片的邮寄往返中表露无遗。这些细节,无一不反映出革命者的真性情。可是,他又怎能料想到,自他海外求学这一走,就再也没能见上父母亲一面!他的母亲1933年去世时,聂荣臻正在中央苏区率军反“围剿”;而1935年父亲去世时,聂荣臻正行进在长征途中。
(本音频由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任鑫美、赵文青制作)
写信人:俞秀松
1920年与陈独秀等人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早年积极参加反对反动军阀的革命斗争。
收信人:俞秀松的父亲俞韵琴和母亲
时间:1923年1月10日
地点:福州布司埕
父母亲:
十二月十六日寄来的信,于二十二日收到。军官讲习所大约不办了,因为广东现在内部非常纷乱,滇军桂军已集中肇庆,所以我们也积极准备进行,直趋羊城当非难事。我现在的职务是关于军事上的电报等事,对于军事知识很可得到。并且现在我自己正浏览各种军事书籍,将来也很足慰父亲的希望吧!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理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劳苦群众的仇敌——其实是全中国人的仇敌——便是军阀。进军队学军事知识,就是打倒军阀的准备工作。这里面的同事大都抱着升官的目的,他们常常以此告人,再无别种抱负了!做官是现在人所最羡慕最希望的,其实做官是现在最容易的事,然而中国的国事便断送在这般人的手中!我将要率同我们最神圣最勇敢的赤卫军扫除这般祸国殃民的国妖!做官?我永不曾有这个念头!父亲也不致有这样希望于我吧。
我现在的身体比到此的时候更好了,每天起居饮食比上海更有秩序而且安宁。我自己极快乐,我的身体这样康强,精神上也颇觉自慰。我是最重视身体的人,知道身体不好是人生一桩最苦楚的事,社会上什么事更不用说干了。这一点尽可请父母亲放心。
家中现在如何?我很记念。我所最挂心着还是这些弟妹不能个个受良好的教育,使好好一个人不能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更想到比我弟妹的命运更不好的青年们,我们不能不诅咒现在的制度杀人之残惨了!我在最近的将来恐还不能帮助家中什么,这实在没法想呢。请你们暂且恕我,我将必定要总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我好,祝我父亲、母亲和一切都好!
秀松
中华民国十二年一月十日
于福州布司埕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是党内最早参加与军阀作战的军事工作先行者。这封给父母亲的信就是他加入讨伐陈炯明的北伐军时在福州写的。他的父亲俞韵琴是清朝最末一代秀才,思想较为开放,曾担任诸暨县教育局督学、诸暨县劝学所所长,积极主张推广新学,主张学习新文化是救国救民的重要途径。他的母亲贤惠善良,时时教育儿子要行善积德,所以俞秀松从小立志要做利国利民的人。1922年6月16日,反动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当时在杭州的俞秀松听说孙中山领导的一支北伐军开到福建占领福州,立即追随而去,在军中做了一名一等书记官。在这封家书中,俞秀松怒斥了祸国殃民的反动军阀,表明“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劳苦群众的仇敌——其实是全中国人的仇敌——便是军阀”,抒发了他打倒军阀、解救人民的崇高理想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在这封信的最后,他写道:“家中现在如何,我很记念”。他痛心几个弟弟妹妹不能个个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更想到比我弟妹的命运更不好的青年们,我不能不诅咒现在的制度杀人之残惨了”。爱国的良心驱使他只能暂时忘却自己对于家人的牵挂和歉疚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这封信的最后一句是铮铮誓言:“我将必定要总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在大革命时期,俞秀松经历了国共合作,又留学苏联。1935年,联共(布)中央决定以俞秀松为组长,派遣25人小组进入新疆,主持新疆的统战工作。后因王明、康生诬陷他是托派,俞秀松在新疆被捕入狱。1938年6月,被苏军押回莫斯科。1939年2月,俞秀松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判决执行死刑,血洒异国,被害时年仅40岁。一个还没有照亮天空的生命,就因为“肃反”运动扩大化而早早地陨落。尽管早在1962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为俞秀松平反,为他在国内洗掉了冤尘,并为俞秀松家人颁发了毛泽东亲笔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但俞秀松牺牲的真相仍然不明。这段冤案一直持续到1996年,俄联邦军事检察院才为俞秀松彻底平反。俞秀松至今仍被埋在莫斯科,由于是和许多政治犯集体火化,尸骨无法查证。坟地处有块俄文墓碑,上面写着:这里埋葬着无辜蒙难者及受政治迫害而枪决的牺牲者们的遗骨,1930年—1942年,永垂不朽。
(本音频由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晓静、赵文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