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书记 刘晓霞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更是评判标准。作为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到抓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有章有法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工作上“有形”;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师生有参与感,做到工作上“有感”;要有始有终、有头有尾、保质保量完成,让师生来“打分”,做到工作上“有效”。
副院长 暴向平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我感到非常振奋!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国家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刘彩凤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我的内心无比振奋。我将牢记嘱托、不负期许,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一线教学工作,在师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教授 王培青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战略地位认识,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我认为,“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也极大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总依据。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比较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诸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深化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
规划教研室主任 李集生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篇章。“五个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体现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
我们要深刻理解、更加坚定“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凝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地理教研室主任 赵永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学习后深受教育、倍感振奋。讲话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必须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深刻揭示了中国之治背后的成功密码,强调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刻牢记人民团结奋斗是成事之基,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科学之举。
教学科负责人 王腾
3月5日,惊蛰节气,暖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连续五年与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亲切交流。在内蒙古代表团,从重要认识、重大决策到重大责任,总书记重点谈到三件大事,这些大事,既是国计,也是民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更关注到的是来自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王晓红代表建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从前年的梅花代表、去年的娜仁图雅代表,再到今年的王晓红代表,三位教师都关注民族团结与教育这一议题。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多次谈到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更需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齐抓共管、齐头并进,要在大方向、大是大非面前守牢底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高尚、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青年教师 郑慧
人间芳菲三月始,又是一年两会时。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五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的审议时强调,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到的关键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青年教师 樊才睿
2022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更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们普通党员要时刻铭记的责任。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都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踏踏实实的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贡献力量。
青年教师 柴玲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为一名内蒙古的青年高校教师,我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时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民族团结关系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身为青年教师,我要积极学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的果实。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开展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青年教师 邢晓彬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倍感鼓舞,习总书记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紧跟中央方针政策,把会议精神贯彻好、学习好、宣传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努力耕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给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会议精神融入到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