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学团工作>>学团活动>>正文
 
 规章制度 
 学生工作 
 学团活动 
 就业创业 
 考研动态 
 学生荣誉 
 疫情防控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2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2022-09-01 16:19 供稿:赵娜 审核:黄倩 编辑:刘晓靓    (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突出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共同富裕,普及科学理论、宣讲形势政策、涵育文明乡风、服务群众需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二、实践内容

(一)理论宣讲

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迎接和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四史”学习教育、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将深刻性和生动性统一起来,深入人民群众,借助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昭君街道泰兴社区党员政治生活馆平台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小范围、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期间预计接待了15批次,331人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开展组织生活,青少年群体29批次、1082人,累计44批次1413人,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郁卓霖在党员政治生活馆为小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二)乡村振兴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接触社会、了解农村、帮助农民,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学以致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贯彻勤学奋进,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服务彰显爱国心,以实际行动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此次国情观察实践生产劳动学习体验活动,我院学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沙湾村体验生产劳动。通过亲身参与家乡生产劳动,进而理解生产劳动的不易,明确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乡村振兴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明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参与生产劳动

(三)生态文明

为提高农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更好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新环保建设,更好推进农民群众掌握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宣传绿色环保基本国策及环保法律知识和污染治理技术,更好推进广大农村群众自觉地参与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最终提升农村整体环境质量,促进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发展。

紧密结合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展工作,密切贴近农村群众绿色生活环境,围绕农村群众关心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热点问题,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兴和绿色环保协会,开展相应的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大力宣传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生活用煤等空气污染;科学讲解正确使用化肥、农药及“白色垃圾”处理减少土壤污染;志愿者们积极反馈农民对其生活环境的环保诉求,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绿色生活环境。

02c5c33f51abb0a22de19d1a583319f

薛晓婷参加兴和绿色环保协会志愿服务活动

(四)教育关爱

为引导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指导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开展全国大学生2022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专项活动,号召大学生在2022年暑假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一对一”的方式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童心港湾”项目县为主的青少年,传递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根据主办方的要求,本次支教活动主要有四项活动安排,分别是“一起快乐阅读”、“一起健康运动”、“红色寻访”、“一起云课堂“。在短短十五天内,我院学生陪伴小朋友阅读了四大名著《西游记》,在阅读后相互交流心得。除此以外还一起进行线上运动,制作了打卡计划。在每周末相互分享红色故事,在活动结束时,共同设计了“喜迎二十大”画作,为二十大的顺利召开献礼。

地图描述已自动生成

吴阳阳与学生共同设计“喜迎二十大”画作

(五)民族团结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破解暑期“看护难”问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帮助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暑期看户困难的转移农牧民子女等群体培养学习兴趣、丰富暑期生活,我院学生加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了益智、红领、教育、美工四组主题小课堂。

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知识,增强民族意识、团结意识,我院学生开展了一节少数民族的课堂。首先对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讲解,孩子们对我国少数民族有了初步认识。课堂最后孩子们给不同的少数民族人物画像上色,不仅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欣宇与学生共同完成手工制作

(六)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中,一个个“逆行者”如雨后春笋坚定在各种“战场”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彰显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筑牢社区疫情“先锋岗”,着力打造防控“红堡垒”。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微信图片_20220817221838

霍艺为居民采集核酸

为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坚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我院学生在家乡有疫情的第一时间,便自愿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积极相应党中央的“集结号”,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认真学习如何穿脱防护服以及如何进行咽拭子核酸采集,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三、实践成效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是青年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的社会实践,展现出青年学生积极奋进的靓丽身影,增强了青年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热情,更好地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