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认证工作
您是否了解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其他专业认证?您是如何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的?院系在师范专业认证方面做了哪些?
2.关于“培养目标”
如何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来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体现面向重庆基础教育需求和教师队伍发展战略需求的?
本专业建立了怎样的培养目标评价机制?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养目标的?
3.关于“毕业要求”
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形成毕业要求的?建立了怎样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抓落实抓改进的?学校和二级学院对此有没有出台具体的制度?
4.关于“课程与教学”
如何根据本专业毕业要求建立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如何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本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如何结合的?如何将教育研究、课程改革、中学教育教学案例等引入教学的?
本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如何开展的评价结果如何用来改进本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的?
5.关于“合作与实践”
校、院两级在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以本专业为例谈谈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本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如何?本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使用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如何监控实践基地教学质量的?有没有形成制度?效果如何?
6.关于“师资队伍”
学院在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院为专业教师培训、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到中小学实践锻炼配套了哪些措施?实施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主要问题在哪?
如何使用教师分类评价手段来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
7.关于“支持条件?
院校两级教育实践经费支出向师范生倾斜方面建立了怎样的机制?
如何根据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定期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如何建设并有效使用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在院校两级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8.关于“质量保障”
二级院系建立了怎样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来规划和保证本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
本专业在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实施效果如何?是如何服务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
9.关于“学生发展”
本专业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在了解学生需求方面建立了怎样的机制?在成长指导和学业监测方面如何满足学生需求的?
从本专业近三至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取得的社会声誉来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优缺点有哪些?后期如何来改进?
10. 以访谈对象为维度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是什么?
本专业培养目、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订您参与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的人员参与?制订的流程是什么?
教学大纲教务处有没有提供新的模板?
当老师就是良心活,客观评价一下,本专业人才培养条件环境、师资、课程等你满意吗?学生如何评价呢?
请介绍一下本专业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主要内容,实施情况。以及是否建立持续改革的制度和措施。
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老师们是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一般是隔几年参与一次?是经常参与吗?主要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落实认证理念?有哪些困惑?
谈谈本专业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
您是如何处理教学标准与学情差异之间的关系的?
学校有没有组织一些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师梯队培养有没有相应制度,您们学校是怎么做的?
作为培养中学(小学、学前)学生的教师,与基础教育开展了哪些联系,进行了哪些活动。
见习、实习、研习“三习”有没有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如何贯穿的?
在教师师德师德、素质、能力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以及学校是如何考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