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
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
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阶段。
20.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1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 “ 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22.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
23.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4.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毕业要求包括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25.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6.专家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基本程序是什么?
(1)进校前:专家在系统中查收专业及秘书提交的进校材料,审阅自评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填写“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于进校前一周在系统中提交。专家组长在系统中查看专家组成员提交的“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拟定考察重点。
(2)预备会:专家组内部交流专家审读意见,确定考察重点、考查日程和专家个人考查计划。
(3)见面会:专家组长对现场考查作必要说明,专家组围绕考察重点进行质询。
(4)现场考查:专家组根据考查日程和专家个人考查计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
(5)碰头会:专家组交流当天考查发现的成绩和问题,商议第二天考查计划。
(6)结论评议:专家组根据专业自评材料和现场考查情况,充分讨论后汇总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
(7)现场考察意见反馈会:专家组长介绍现场考查工作整体情况,专家向学校反馈个人考查意见。
(8)提交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材料:专家在离校前向秘书提交“五表一报告”,并上传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9)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在现场考查工作结束后一周内,专家组向秘书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并上传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27.专家进校前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