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教育协同 | 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深化地方基础教育融合与创新

时间:2025-01-02 点击数: 供稿: 发布者:txc 审核人:李贞

活动1: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参与全市基础教育教研专项工作项目推动培训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重要支撑作用,增强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调动其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教研专项工作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11月15日,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派出3名教师参加了在集宁一中举办的全市基础教育教研专项工作项目推动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由市教育局主办,市教育学会、市教研室和集宁一中承办,内蒙古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研究院协办。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议程,认真学习和交流,以期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15日上午,原内蒙古自治区教科院院长刘彦泽受邀进行了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解析——从选题立项到成果推广》。他的讲座澄清了大家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分享了具体的研究策略,并提供了可操作的推广路径。我院教师通过这次讲座,对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实用的研究技巧和推广经验。

参加培训的还包括全市基础教育教研专项课题研究组成员、名师工作坊成员、优秀骨干教研员,市直属学校教科主任和幼儿园保教主任,以及来自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两位副校长和三位骨干教师近400人。我院教师与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会,我院教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加深了与其他教育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这将有助于我院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做出贡献。

活动2: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参与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结对帮扶活动

12月12日,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派出由资深教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参与了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组织的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结对帮扶调研座谈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提升蒙古族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1.热烈欢迎与基本情况介绍

座谈会上,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副校长好斯白音对集宁师范学院专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以及当前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他希望通过此次结对帮扶活动,借助集宁师范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专家团队的力量,提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贡献力量。

2.结对帮扶方案解读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侯素馨详细解读了我校结对帮扶方案,并介绍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本次结对帮扶将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科研课题指导等方式,帮助蒙古族中学的教师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水平。帮扶工作将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老师们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科一案”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3.深入交流研讨

与会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大家共同探讨了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心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结对帮扶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是集宁师范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4.总结与展望

会议最后,市蒙古族中学副校长好斯白音、教导主任格日乐图和帮扶教师,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侯素馨,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呼和满都拉,石墨烯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总结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结对帮扶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联系与了解,也为今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宁师范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模式和方法,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支持,我们有信心能够进一步提升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3: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参与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族学校结对帮扶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教学质量,12月19日,集宁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专家教师团队前往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物理与电子信息工学学院相关教师参与,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高当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1. 座谈交流:深入了解需求

在座谈会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学学院的代表与其他科目的专家教师一同听取了蒙古族学校负责人关于学校现状、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的介绍。双方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认为应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

2. 说课评课:共享教学经验

随后进行的是说课评课环节。来自物理与电子信息工学学院的老师们展示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新理念新技术,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资源等,并邀请在场同仁共同讨论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此外,还针对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了详细解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3. 持续支持:构建长效机制

集宁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合行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包括蒙古族学校在内的各所对口支援单位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像物理这样理论性强且实践要求高的学科,将更加注重实验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求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基层学子。同时,也将积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工作机制,以期达到更好的帮扶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联系与了解,也为今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察哈尔右翼后旗乃至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活动4:物理与电子信息工学学院教师积极担任乌兰察布市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

12月28日,乌兰察布市举办了第39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活动由乌兰察布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市环境生态局联合组织。在此次大赛中,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并担任了评委的重要角色。

1. 大赛概述

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旗县市区择优推荐的青少年科幻画、创新成果、科学影像、科学实践活动方案以及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等各类作品900余件。参赛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展现了青少年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才华和潜力。

2. 高校教师参与地区发展

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也积极参与地方教育和科技活动。此次担任大赛评委,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公正、细致的评审,为推动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 总结与展望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特别是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为大赛增添了专业性和权威性。未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地方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和科技活动,为推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工农大街59号
电话:0474-898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