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首页 > 党团活动 > 正文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观志愿军银幕故事,红色基因使命担当”抗美援朝75周年纪念日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2025-10-20 点击数: 供稿: 发布者:马振寰 审核人:李贞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

“观志愿军银幕故事,红色基因使命担当”抗美援朝75周年纪念日主题党日活动

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10月18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观志愿军银幕故事,红色基因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集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志愿军3:浴血和平》。

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至停战协议签署的关键阶段,以上甘岭战役的血肉磨坊、金城战役的战略攻坚,以及板门店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为主线,全景式还原志愿军“打出来的和平”。当银幕上战士们在布满弹孔的阵地上坚守坑道、用身躯托举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当谈判代表在字斟句酌中捍卫国家尊严,当“为了和平,我们必须战斗”的信念响彻战场与谈判场……一幕幕交织着硝烟与智慧的画面,让师生们的心脏与那段“边打边谈”的历史同频共振,深刻理解“和平从来不是乞讨而来,而是用热血与勇气拼出来的”。

观影过程中,志愿军战士坚不可摧的信仰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师生。“每一位志愿军都在拼尽全力守护家的钥匙,这份守护背后是对家国的深沉热爱。”党员同志们从志愿军战士的牺牲奉献中,更加懂得了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

本次观影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它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把观影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党员任家旺同志观后感:

《志愿军:浴血和平》电影观后感

硝烟弥漫,炮火连天,银幕上的战役让零下40度的严寒穿透时空,刺痛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当镜头掠过那些在雪地里凝固成永恒姿态的年轻身影,当耳畔响起战士们嘶哑却坚定的冲锋呐喊,我的眼眶湿润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志愿军:浴血和平》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一次对“和平”二字的重新解码。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他们冻僵的手指几乎无法扣动扳机,却依然用体温相互取暖,用意志筑起血肉长城。那一刻,我想起了入党宣誓时紧握的拳头,想起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出头,与今天的我们相仿,却已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用生命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与担当。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常在温暖的教室里讨论理想信念,而他们,是在枪林弹雨中用鲜血书写信仰。

影片中“和平”的主题被反复叩问。我们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为什么要以如此巨大的牺牲去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当看到朝鲜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镜头,当听到指挥官那句“我们不打这一仗,下一代就要打”的台词,答案已然清晰。和平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是强者的恩赐,而是需要用勇气与决心去争取的宝贵果实。志愿军将士们用他们的“浴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这种和平,不是懦弱的妥协,而是经过战火淬炼的尊严。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虽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影片中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前的那声呐喊,不正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叩问吗?——在和平年代,我们拿什么来守护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江山?答案就在我们每一天的学习中,在每一次服务同学的行动里,在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担当上。和平年代的“浴血”,是我们在实验室里挑灯夜战的汗水,是在社会实践中的默默奉献,是在专业领域攻坚克难的决心。

走出影院,校园里的桂花正香,同学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这份岁月静好,正是七十年前那群最可爱的人用鲜血浇灌的结果。作为学生党员,我更加理解了肩上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用自己的奋斗让它持续下去,让和平不仅是 absence of war(没有战争),更是 presence of justice(正义永存)。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冰与火之歌”,让先辈们的牺牲在和平的阳光下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党员付德花同志观后感

观《志愿军:浴血和平》有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电影,无疑是一本震撼心灵的“活教材”。它以生动的影像、饱满的叙事,将抗美援朝战争的壮烈史诗再次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光影交织中,重温英雄壮举,感悟精神力量。

影片中,和平谈判的场景堪称“没有硝烟的战场”。谈判桌前,双方代表的每一次交锋,既是军事态势的精准博弈,更是和平前景的艰难权衡。这让我们深刻明白:和平从不是唾手可得的礼物,它需要战场上的浴血奋战筑牢根基,更需要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去牢牢守护。每一份和平的达成,背后都是无数人的热血与牺牲在默默支撑。

黄继光的英勇形象,是影片中最具冲击力的画面之一。在战斗的危急关头,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出前进的道路。这一瞬间,定格的不仅是他年轻的生命,更是志愿军战士为了正义与和平,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他的壮举,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缩影,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张子枫等演员们所饰演的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情与希望的色彩。她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战争背后,那些默默支持、牵挂着前线战士的人们。他们的期盼与坚守,是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源泉,也让我们更加懂得,战争带来的伤痛是全方位的,而和平的珍贵,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当看到战士遗骸归国的画面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与哀思。一架架飞机,承载着英雄的遗骸,跨越重洋,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对英雄的告慰,也是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深情呼唤。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远离故土,埋骨他乡,如今,祖国接他们回家,让他们得以安息在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

影片结尾,12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他们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是英雄精神的见证者。看着这些名字,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能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志愿军:浴血和平》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铭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以英雄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英雄精神永续传承,让和平之光永远闪耀。

集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工农大街59号
电话:0474-898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