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期专题读书班,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5、6章。回首那段峥嵘岁月,更加明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那种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的艰辛的探索精神。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后又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八大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是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进行改革,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1956年9月15日到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国民经济“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在哪里呢?”朱德说,“最根本的困难,就是在于我们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我们的国家原来被帝国主义剥削得很穷,遗产很少”。 中国共产党人迫切想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八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中国要勇于赶超西方大国,否则就要被开除球籍。
党的八大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经济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强调集中搞好生产,提出了具有一定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政治上,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创新党的领导制度,加强党的集体领导,破除领导人任期终身制,建立中央领导集体的“防风林”;设立中央书记处以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对分离,实施党代表常任制;加强对国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党内民主方面进行探索。在文化教育方面,强调要加大投入,进行科学规划,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强调要对西方先进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要秉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在社会发展上,坚持走群众路线,民生为先。强调继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生问题等被关注,党的八大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党代会报告。
可以说,党的八大不仅确立了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行动路线图和时间表,也成为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开端。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党的八大设定的目标完成思维模式、实践方法和发展路径的完全转换,由此导致党的八大路线的中断,其所探索中国道路的“蓝图”遇到挫折。
由此我想到,中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前赴后继的异常艰辛的过程,党的八大路线的中断及此后党探索中国道路遭遇的挫折,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也为改革开放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并决定了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我还想到,对于路线的执行和贯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执行和贯彻落实偏了,则会为之付出沉重代价。
由此,我也联想到学院管理,文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重重困难,如何解决呢?不能简单去套用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文学院的发展模式,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认真总结、分析,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继而坚定不移地进行贯彻落实。唯有将其踏踏实实落到实处,方可开花结果。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