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红烛映典,薪火社研”读书小组第1期读书会简报
2024-11-26 12:24 发布者:樊毕升    (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4年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

“红烛映典,薪火社研”

读书小组

第1期读书会


2024年11月21日下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支持小组——集宁师范学院“红烛映典,薪火社研”读书小组第1期读书会在主教楼419智慧教室进行,读书小组全体成员和集师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社部分成员参加,指导教师成格乐图参会指导交流,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范晴主持读书会。本次阅读内容为《卡尔·马克思》。


分享环节

首先,主持人范晴对《卡尔·马克思》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介绍,并从马克思的生平经历及其理论贡献分享了个人的阅读心得。


随后,读书会进入了热烈的讨论阶段。参会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表达自己阅读《卡尔·马克思》之后的心得体会与阅读中的困惑。他们分别从马克思的生平经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马克思的两大发现、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等不同角度详细展开分享,共同讨论交流。

读书小组成员 刘昊城

分享阅读《卡尔·马克思》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认识。从《神圣家族》谈起,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友谊也堪称举世无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由初见的各自冷淡,到再相见的彼此欣赏,他们共同创作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两人友谊和思想的最佳见证。


读书小组成员 王毓琪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指出我又一次好好认识了马克思,一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他依然活着,并将永远活着,活得比那些活着的人还要耀眼,而能达成这样的成就,只有思想;马克思总结的规律,对立统一、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道理……无一不使我受益无穷,已融入到我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做一个会思考的人,能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敢的人;虽然马克思当时是个社会思想的异类,但他从来都不孤独。友情上有恩格斯的合作和共鸣,爱情家庭上也有燕妮不离不弃的支持与追随。这些从精神情感,延续到肉体折磨上的宽容与忍耐,绝不只是因为爱一个人可以做到,一定有些更深层的共鸣力量在他们灵魂中指引,我羡慕马克思可以拥有这样珍贵的情感。


读书小组成员 郭艳鑫

围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他理论的现实意义展开分享。指出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读书小组成员 李婧

分享读《卡尔•马克思》后的感悟以及自己对“剩余价值”的理解,指出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剩余价值学说。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体,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的社会力量,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另一块理论基石。


读书小组成员 李佳骏

分享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指出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合诠释了一种基于平等、共享理想的深厚情谊,这种关系超越了物质与阶层的限制,成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与正义道路上的一道光辉典范。


读书小组成员 吴宇春

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指出“两个必然”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他们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指导老师总结

最后,成格乐图老师进行总结。他针对同学们的阅读分享和困惑点一一进行解答,从马克思的七张面孔谈起,对文本进行进一步解读,指出《卡尔·马克思》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科学基础的人,文本共分20个自然段,1-15段论述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16-20段分析两大发现及其重大意义,鼓励同学们后续深入学习与巩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