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乘势而起育新人,服务产业谱华章
现代服务学院的前身是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现音乐与舞蹈学院)乘务教研室,2013年招收首批本科专业音乐学(航空乘务方向),2016年开始招收大专起点旅游管理(乘务方向)专业,2017年年底正式成立现代服务学院。2018年新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2年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招收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024年新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升本)专业(具体情况见下表)。
目前,学院有四年制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两年制(专升本)旅游管理(乘务方向)、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2名,其中专职教师20人,教授1名,副教授3名,分别占比4.3%、13%;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4名,在读博士1名;在读硕士2名。目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方教师承担。
二、锚定航向: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红色基因赋能专业发展
(一)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现代服务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提质增效,实现二者互促共融、协同发展。2024年,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创新与实践》为核心,创新实施“党建+”育人模式,高质量完成2024年学院书记项目“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 推动开展协同育人 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新思路”。
学院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搭建“红色媒体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生录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视频3部、国家安全观视频1部,学院举办了主题为“亮丽北疆我来拍”短视频作品展演,排演两部舞台剧并参加全市比赛,其中《播火者》获第一名、《青春之歌》获第二名。
现代服务学院与集宁战役纪念馆签订党建共建协议
红色舞台剧展演

为乌兰察布市委统战部演出《播火者》
为乌兰察布市公安局演出《播火者》
空乘专业学生志愿者参加学校礼仪活动

空乘专业学生志愿者为2023年全区民运会做重要礼仪
(二)第二课堂提质增效,实践育人成果丰硕
学院秉承“把三全育人内化到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理念,把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强化学用结合,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展现专业特点,展现青春自信。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自治区一等奖9项(详见下表)。学院获各级优秀组织奖12项。



三、产教融合:校企共筑航空人才高地,打造应用型培养标杆
(一)“一心两翼六维度”育人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院构建“一心两翼六维度”的育人体系,即以高质量就业为中心,以学校与企业为两翼,以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核心能力培育、教材支撑、师资支撑、导师制育人为六维度的育人体系。提升了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行业高质量就业,育人模式在其他高校进行了推广与使用。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明显提升。与北京广慧金通共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构建校企双主体培养:企业教师承担80%核心课程,共建航模实训室、CBT实训室,新型航空服务模拟舱实训室正在建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模拟录播室搬迁也已列项推进。
形成就业质量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显著。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构建了“课程教学+项目训练+竞赛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荣获2024、2025年度全国高等学校航空类专业就业先进单位,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团体季军,并成为全国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二)产业学院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作为校级产业学院,始终以服务和引领区域及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一方面,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致力于培养适应并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打造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推进产业提升与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转移,建设成果转化基地。

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停招传统乘务专业(专科),新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专升本),成为全国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推动“教材-师资-实训”三位一体改革。
四、强师固本:教学科研双轮驱动,师资建设跨越发展
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等方面为教育教学质量筑牢保障防线。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学院始终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制定《现代服务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纳入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核心指标,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
带领新入职教师宣誓
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李媛媛老师获赠锦旗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在设定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学生长远发展需求,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教育规律,又满足社会需求。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推行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各系作用,加强教学改革,深化“学生中心”理念。各系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表,通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教学技能比赛、课堂创新大赛推选活动、经典诵读大赛等内容,强化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推广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等模式,强化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识,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评价体系同步改革,弱化单一考试分数,强化过程性评价,持续完成课程建设工作。
(三)推动教研科研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有组织科研,将科研业绩和奖励绩效有机结合,不断加强科研建设。2020-2024年,教师主持、参与各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多项各类教学比赛奖项,在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报、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高层次人才培育突破,教研成果量质齐升。学院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科研成果显著。2025年,学院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引进博士1名;获批项目9项,发表论文4篇(具体情况见下表)。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重点培育剧目名单公布,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庄悦老师申报的以“万婴之母”林巧稚为主人公的原创剧目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重点资助剧目之一。

五、质量筑基:OBE理念贯穿全程,闭环保障培养质量
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学院重视监督管理,推行二级督导机制,院级督导常态化听课,开展课程思政专项评比。院级督导根据《现代服务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制定督导工作计划,召开督导工作会议,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比赛、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开展常规性与专项教学检查,通过教学督导定期听课,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教学过程规范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等;对学生学业进行监督,如考勤管理、考试纪律监督等。注重持续改进,建立“教学评价-专业调整-课程优化”动态响应机制,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较为完善,依据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学质量进行把控,当发现某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未达预期时,督促教师们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以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强化实践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成效显著。2025年6月17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承办的美育浸润校园系列活动之经典戏剧进课堂——“经典照亮时代,戏剧润泽心灵”演出活动在泉山校区逸夫楼多功能厅举行,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借经典之力,照亮青春征途,用戏剧之美,润泽心灵沃土。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周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播音与主持艺术系通过“群雄思辩,谁语争锋”辩论赛,生僻字辨音、即兴表达、新闻播报、团队贯口四个环节的基本功大赛,学生们在实战中检验自我,实现“学-训-赛”有机衔接,达到了专业技能的深化与拓展。旅游管理(乘务方向)、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专业通过机上安全演示、客舱服务流程、机上灭火、机上急救、舱门操作、航空服务礼仪等内容的展示,增强了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提升了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六、未来展望:对标行业前沿,构建育人新生态
现代服务学院始终以“党建铸魂”为根本引领,以“团学赋能”为实践路径,深耕第二课堂育人主阵地,将实践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生动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努力探索党建与业务互促互融,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育人共同体,打造校企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共育新体系,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航空模拟舱、智能录播室建设,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第二课堂为重要载体,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落实OBE理念,有效凝聚全员育人合力、贯通全过程育人链条、拓宽全方位育人维度,构建起契合专业特色、覆盖德智体美劳的实践活动体系。推进品牌化建设,塑造自治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示范品牌。
通过多元化实践场景,推动第一课堂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在观察与思考中厚植家国情怀;参与职业体验实训,在实操与打磨中锤炼专业技能;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在耕耘与创造中培育奋斗精神;投身志愿服务行动,在奉献与担当中标注价值坐标。同时,以文体活动强健体魄、以美育实践涵养情操,让“五育”目标在具象化实践中落地生根,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