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与运动学院以学校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方针,推动体育与运动学院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体育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体育与运动学院概况
集宁师范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前身是集宁师范学院体育系,成立于1988年。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1个。下设体育教育系、竞赛与训练部、大学体育部。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校运动队建设、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1996年,体育教育专业全日制专科开始招生,学制两年。2004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0年,体育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21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生367人,其中本科生205人,专升本学生162人,年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大。
体育与运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名,兼任教师6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7.6%;45岁以下教师14人,占比33.3%,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5人,占比 59.5%,其中博士5人,硕士20人。
二、人才培养举措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以党建铸魂育人、以思政启智润心、以业务强基提能。依托专题学习、主题党日等载体,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持续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为卓越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注入强劲政治动能与组织活力。
学院将思政工作贯穿学生成长全周期,一体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融入、全域联动”的“三全育人”新格局。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沉浸式实践课堂,持续拓展思政教育深度与温度,助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全体师生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新生入学教育、 全体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
(二)实践育人,构建“三维一体”培养体系
学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实践+基地实训+竞赛实战”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1.理论与技能深度融合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田径》《足球》《篮球》等课程均被评为自治区或校级一流课程,其中"田径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占比,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组织学生赴集宁区各个中小学开展教育见习,通过观摩优秀示范课、参与评课研讨,让学生提前感受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2.以赛促学强技能,体育教育谱新篇
近年来,体育与运动学院紧紧围绕“学、练、赛”一体人才培养为主线,聚焦“内涵深化、特色彰显、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精准发力、持续深耕,为学子成长搭建起广阔而坚实的实践平台。学院高度重视通过赛事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积极搭建各类竞赛舞台。一是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即将踏入教育岗位的学生提供展示教学风采、锤炼教学技能的优质契机,助力他们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二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及自治区大学生运动会、教学基本功大赛,鼓励他们在更广阔的竞技舞台上绽放光芒。学院凭借出色的个人表现和默契的团队协作,近年来在田径、足篮排、跳绳、射箭等多个项目的比赛中累计斩获160多个奖项,充分展现了体育教育专业学子的卓越风采与强大实力,彰显出过硬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学生获奖证书

学生技能比赛
(三)建设内涵,强师优教夯实发展根基
1.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引领专业发展
学院全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全体教师兼具教学与执裁双能,现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3人、一级裁判12人及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注入持续动能。教学团队科研成果显著,教师承担自治区课题10项、校级课题3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2篇、省级期刊论文200余篇。


2.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传统+特色”学科布局
体育教育专业以“厚植根基、突出特色”为核心,对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做精做强,同时系统重塑课程体系,先后增设射箭、花样跳绳等专业选修课程,并全力推进曲棍球、滑雪等新兴项目。现已建成“传统厚重、特色鲜明”的多元课程体系,形成“传统+特色”一体化学科布局。
(四)面向基层,培育服务应用型人才
学院始终牢记师范教育使命,坚持面向基层,致力于培育服务应用型人才。学院将“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精神,助力他们成长为基层教育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学院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先后培育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的教练员、等级裁判员共600多名。学院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校园赛事,鼓励学生以“运动员、裁判员、组织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运动技能、裁判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能力。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以及乌兰察布市全部中学生赛事的组织与裁判工作,赢得了赛事组织者的一致好评。



(五)产出导向,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学院班子成员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集宁区各个中小学、大河湾滑雪场、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模拟面试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证书,拓宽就业方向,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我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和社会体育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三、结语
体育与运动学院始终牢记“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的使命,将专业发展与地区体育事业需求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发展,是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的生动缩影。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推动下,学院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以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扎根基层为使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能力,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