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研室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一、学前教育教研室现状
学前教育教研室是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基础设置的。2004年教育系把学前教育教研室从教育学教研室分离出来,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置,成员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音乐、舞蹈、美术技能方面教学的教师。2013年幼师学院对教研室进行调整,经学校批准把美术和音乐方面教师从学前教育教研室剥离,缩减了规模和范围。学前教育教研室成员现有8名老师,75%的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本教研室主要负责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也承担着专业见习、毕业生实习、毕业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配合学院制定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教研室成员的学缘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学缘结构多元优化。2014年以来,1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2名教师晋升为讲师。职称结构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人,高级职称占37.5%,讲师5人,占62.5%,职称晋升较快,职称结构比较合理。2014年以来引进1名高学历硕士学位的教师,现有硕士学位的5人,占62.5%,比例较高。50岁以上教师有1人,占12.5%;36-50岁的教师有4位,占57%;36岁以下的教师有3人,占50%,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化,富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较好满足教学需要,发展趋势好。目前教研室主任是副教授,具有硕士学位,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较深的专业背景。
教研室成立以来,承担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需要大量专业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大量扩招,教师们的教学工作量大增。随着班容量的扩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难题,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伴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素养的要求,如何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如何使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齐头并进?教改秩序越来越好,校本教研态势越来越向良性方向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发展形势分析
1.优势和机遇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课堂教学改革呼唤教育科研。不违天时,抓住了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机遇。占尽地利,全学院优秀师资云集教研室,拥有一流人才资源。而且教师队伍整体思想觉悟很高,工作热情高,难得人和。展望未来,教研室前程似锦,百业待兴。
2.困难与挑战目前看,由于教师们教学工作量大,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题教研中,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指导思想
在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下,以“高校和幼儿园合作教研”为平台,以《幼儿园教师教育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引领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核心,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以人文管理为方式,提升教研品位,和谐发展。
四、发展思路
以提高教改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课程建设和“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强化教改理念,强化校本教研,彰显教研特色。组织教师下园,联合幼儿园搞教研,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以人为本,提升教研品位,和谐发展,稳固教研地位。
五、教研室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研室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研室所承担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引领方向。“求实”:进行教改要求实,研究教改要务实,服务幼儿园课改要踏实。“求特”:教研有特点,教师有特长。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教研工作得到强化,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教研水平全优化,把教研室建设成校级优秀教研室。
(二)具体目标
1.科研教研方面
增强每位教师研究意识,以研促教,而且深入持久研究,在自己教学领域都有建树。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争取在2020年之前申报一个国家级科研或者教研课题,申报2个自治区级课题,申报5个校级课题。科研报告、论文在省部级以上或者核心刊物上发表。
2.课程建设方面
教研室承担的核心课程中争取到2020年建设成一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所有专业必修课争取到2017年建设成合格课程,2020年建设成优秀课程;所有选修课争取到2018年建设成合格课程。
3.常规管理方面
明确教研室职责,加强对教研室成员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常规管理,审定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制定情况,配合学院完成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工作。
4.教材征订和建设方面
严格执行学校要求,征订符合本科和专科层次的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21世纪教材优先选择。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写教材3部。
5.教研队伍建设方面
增强教研室成员凝聚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行专业自律,为人师表。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争取一名教师晋升为教授,2-3名晋升为副教授,一名教师考取博士。建设一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支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
6.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有自己的办公地点,每个教研室有固定电脑和资源查询账号供办公使用。
六、落实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通过教师培训和个人修身,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2.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让年轻教师勇于担当
3. 确定个人与教研室的学术研究方向,提高高水平研究能力
4. 提高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层次,有针对性引进人才。首先要注重挖掘教研室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成员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提升职称档次。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尽快提高学历和职称。其次,针对缺乏博士学位的人才,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博士生,并积极为他们的教学与科研创造可能的条件。
5.加强团队建设,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职业道德素养课程,发挥团队的力量,建设一支校级优秀团队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二)强化教研管理
1.和幼儿园合作一起搞教研,提高教科研水平。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组织专题教研活动。
教研室有计划地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和学术方面地动态和心得,提高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研室成员参与学术活动,每年人均参加学术会议1次,每年参加专业培训学习1次;制定每学期的学术讲座计划,鼓励教师进行学术讲座;每年积极邀请外单位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建立长期的联系,带动教研室的学术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
3. 积极申报课题,加强科研和教研工作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争取在2020年之前申报一个国家级科研或者教研课题,申报2个自治区级课题,申报5个校级课题。通过科研和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进而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程建设
1.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教学质量,鼓励年轻教师做全校公开课
2.加强《学前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修定和完善各科教学大纲
4.规范各门课程课件和教案
5.制定考试大纲,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机考和技能考核、答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教研信息化工程,提升教研文化品位。
加强教研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观念建设和特定文化建设。
执笔人: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