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青少年宪 法学习宣传教育,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 九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 ”活动优秀选手遴选比赛的通知》要 求,现将举办集宁师范学院“学宪法 讲宪法 ”活动的有关事宜 通知如下。
一、比赛内容
“ 学宪法 讲宪法 ”活动分为演讲比赛和法治素养竞赛两项 赛事。
二、比赛方式
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 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演讲比赛选拔1名选 手参加学校复赛,法治素养竞赛选拔1-3名选手参加学校复赛。
(二)复赛: 由学生工作部(处)统一组织。
三、比赛时间
(一)初赛:2024年8月26日—9月8 日
(二)复赛:2024年9月12 日(周四)15:00
四、比赛地点
(一)初赛:各二级学院
(二)复赛:演讲比赛在泉山校区主教学楼201
法治素养竞赛在泉山校区主教学楼419
五、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生
六、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承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七、比赛要求
演讲比赛的参赛要求:主题应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宪法 法治相联系,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深入挖掘宪法与法治的基 本内容、主要精神、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健康文明、积极向上 , 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普及法律知识。选手可 以从社会热点、案例故事、 自身体会等方面切入,抒发爱党、爱 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选手应陈述亲身经历,讲述真实感受, 确保内容准确、符合实际,切忌大而空。演讲比赛选题范围详 见附件3。
选手需独立完成演讲,可使用PPT、音乐、虚拟背景或视频 等多媒体素材,演讲需使用普通话,站立式、脱稿,并严格遵守
比赛时间4至6分钟。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 品,侵犯版权。
法治素养竞赛参赛要求:法治素养竞赛命题以《青少年法治 教育大纲》指导确定的相关法治知识为主要考察范围,并围绕习 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治知识、党史知识、 民法典、诚实守信 、 规则意识、劳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展开,其中以宪 法为主。题型包括15道判断题、15道单选题、10道多选题、1 道主观题,答题时长为40分钟。届时选手会通过超星“学习通 ”作答,选手在答题期间确保网络畅通,设备电量充足。答题过 程中,选手不得随意切出试题画面,要始终保持“试卷界面”。 如选手切屏,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到, 由监考老师进行必要的询问 及审查,有作弊行为的取消参赛资格。
八、奖项设置
1.两个赛事按决赛最终得分各设立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 三等奖 3 名及优秀奖若干名。
2.两个赛事各推选1-2名学生参加自治区竞赛。
九、工作要求
(一)积极筹备、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各二级学院要高度 重视,组织专门比赛开展初赛工作,确保推荐出最优秀的选手 代表参加校级复赛。各学院于9月8日前填写《参赛选手信息表 》《参赛选手汇总表》 (附件1、2) ,将推荐参赛选手表格以 及演讲比赛稿件发送电子邮件至3166266463@qq.com(联系人: 白少宇 ),文件夹命名为“学院+学宪法讲宪法活 动 ”。
(二)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务求实效。各二级学院要以选 拔出最优秀的选手为出发点, 以带动更多学生学宪法、讲宪法 为 目标,创新比赛形式, 以赛促训。要组织辅导教师对参赛选 手进行全程辅导,帮助参赛选手取得更好成绩
附件:
1.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 2.参赛选手信息表
3.演讲比赛选题范围
附件1
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
学院 | 比赛类别 | 姓名 | 性别 | 联系电话 | 身份证号码 |
|
演讲比赛 |
|
|
|
|
法治素 养竞赛 |
|
|
|
|
|
|
|
|
|
|
|
|
所属二级学院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参赛选手信息表
姓名 |
| 单位 |
|
一寸电子 照片 |
组别 |
| 年龄 |
|
民族 |
| 性别 |
|
年级 |
|
学院、专业 |
|
联系电话 |
| 身份证号 |
|
邮箱 |
| 联系电话 |
|
演讲比赛 主题演讲 题 目 |
(不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不填写) |
以往学讲 宪法活动 参赛经历 |
|
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演讲比赛选题范围
为进一步提高“ 学宪法讲宪法 ”活动演讲水平,现提供 演讲比赛选题范围以供参考。选手也可以另外选取或延展新的 方向和内容。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 行政共同 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 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 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二、宪法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 的 法治人物、法治故事和法治案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宪法 制定与修改历程。
三、宪法与国家
包括: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宪法的性质、地位与作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国旗、国歌、国徽与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权 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一 国两制”等。
四、宪法与社会
包括: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 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垃 圾分类),推广普通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等。
五、宪法与公民
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人格尊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文 化活动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 利益,遵纪守法,赡养与抚养等。
六、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法典 制定与实施的意义,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完善权利保 护和救济,人格权,树立优良家风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对 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 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